本网讯 4月24日下午,我校新型抗体药物及其智能运输系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长沙印象酒店多功能厅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廖端芳、副主任委员雷小勇、喻翠云,实验室主任唐圣松,学术委员会成员及抗体实验室部分成员参会。会议由药学院院长吴卫华主持。
会议现场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廖端芳讲话
抗体实验室主任唐圣松讲话
会上,唐圣松对学术委员会的到来致以了热烈的欢迎。随后,宁倩就抗体实验室现状及建设规划进行了汇报。实验室的研究内容聚焦于我国常见、高发、危害大的肿瘤,研究方向包括“靶点的发现与筛选、新型抗体药物的构建、智能运输系统的构建”。目前已成功构建了4个抗体介导的抗肿瘤药物智能递送系统以及6个肿瘤微环境响应型智能递送系统。实验室的研发团队有校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累计承担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项,发表研究论文44篇,其中SCI论文34篇。实验室发展以本校“双一流”学科药学专业为基础,通过药学、基础医学、生物工程、材料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新型抗体药物与智能运输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可为我省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做出贡献。
会上开展讨论
学术委员会就抗体实验室第一批开放课题结题评审和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廖端芳强调,建设发展抗体实验室要注意三点内容:一是对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必须有清晰的规划,确定好重点实验室定位和方向,再根据研究方向找到合适的人才;二是应以实验室为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开展学术会议和专家论坛。以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学校建设,促进学科建设,促进学位点建设;三是工作要聚焦到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上来。特异性靶点的确认、抗体——药物偶联以及安全体系评价等都是需要重点解决和实践的问题。同时,廖端芳还提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应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把握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鼓励申报中央引导的地方项目。
参会人员合照
随后,一行人参观了湖南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南省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曾建国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湖南省中药材种业研究基础以及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技术。通过参观和学习了解了各类中药材品种和代谢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技术,收益颇丰。
曾建国教授讲解相关技术
唐圣松主任表示,实验室的发展建设应关注实验室定位和实验室聚焦的问题。利用多个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宣传和拓展,明确目标,把握关键内容。学校部门和各成员将投以最大的努力来支持实验室的科研发展与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实力,力争取得卓越成绩。
撰稿 赵爽
编辑 杨洋
责编 罗德发
审核 杨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