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新型抗体药物及其智能运输系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安全防护对策与管理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新冠肺炎明确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新冠肺炎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防控方案,切实有效地保障高校实验室人员安全,湖南医药学院新型抗体药物及其智能运输系统实验室针对疫情时期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定以下方案和措施。
1. 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
1.1 人员管理 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穿白大褂、佩戴口罩、手套、消毒物资等防护用品。减少实验室人员流动,禁止多人在实验室聚集。

1.1 手卫生 实验操作前后可选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或醇类复配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按上述方法消毒。
1.2 洗手 严格遵循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每步揉搓时间应大于15 s。
2.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1 空气消毒 实验室内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 min。使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终末处理开窗通风。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
2.2 物表消毒 每天实验前后对实验室环境及物表进行消毒。离心机、生物安全柜、操作台面、冰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门把手、桌椅等可用75%乙醇擦拭。地面湿拖消毒可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100倍稀释)。被污染地面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剂作用时间>30 min,再用清水清洁干净。消毒液应现用现配,不超过24 h。
2.3 实验室分区规范 将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进行明显划分,清洁区内需按时打扫,物品摆放整齐,洗消到位。实验室实行门禁管理,严禁外来人员随意出入。
3. 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3.1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严格开展感染防控培训工作,组织实验室全体人员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了解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实验室专业知识培训,掌握相应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消毒及防控演练。
3.2 关注实验室人员健康状况 合理调配实验室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实验人员工作过度劳累或带病工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包括体温和呼吸系统症状等。
3.3 基线调查制度 全面、动态掌握实验室人员外出去向、回单位驻地的时间、接触史及健康状况,对于以下人员按相关规定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排查和(或)隔离观察: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近期(尤其是14 d内)到过中、高风险地区及周边地区;近期(尤其是14 d内)有在病例报告社区的旅居史;有与疑似及确诊人员接触史;近期(尤其是14 d内)境外旅居史。
3.4 体温零报告制度 所有实验室人员做好发热零报告。上班时测量体温(如有不适症状,随时测量),如有异常体温(腋温≥37.3℃)立即脱离工作环境,采取隔离措施,视情况予以医学干预。

实验室安全管理展报